`
北京,北京市 2025年5月12日 – 作者:王勇
美國於4月2日宣佈的一系列關稅措施持續引發經濟動盪。美國總統唐納·川普稱這一天為“解放日”。然而,隨著關稅措施的推出超出預期,國際輿論將其稱為“孤立日”、“通膨日”或“衰退日”。華盛頓希望通過“對等關稅”來重新平衡貿易並提振美國製造業。然而,正如一些經濟學家指出的那樣,關稅不太可能以川普政府希望的方式重塑美國經濟。關稅最可能的結果是孤立主義,這與更高的通膨和更低的經濟增長同義。
2024年,美國的貿易逆差達到 9184 億美元。人們可能會想知道,在一個充滿類似挑戰和機遇的全球貿易環境中,為什麼美國的貿易逆差遠大於許多其他經濟體。答案在於美國經濟獨特的結構特徵。美國經濟的特點是低儲蓄率和高消費水平,儲蓄始終低於投資需求,因此美國發現自己嚴重依賴進口來彌合這一缺口。這種高消費模式,包括對進口消費品和資源的巨大需求,是持續貿易逆差的基礎,突顯了根深蒂固的結構性經濟挑戰。
川普政府實施“對等關稅”的策略,儘管表面上看起來很強硬,但從根本上來說是錯誤的,不太可能產生預期的結果。通過徵收關稅和限制進口,這種方法未能解決美國經濟面臨的核心結構性挑戰。相反,它可能會通過增加進口成本來加劇通膨壓力,從而降低消費者的實際收入,並削弱家庭部門的儲蓄能力,從而使有害的循環永久化。
將貿易逆差歸咎於其他國家的經濟政策、關稅和非關稅壁壘,本質上是一種駝鳥式的做法,迴避了美國經濟內部的基本結構性問題。
過去幾十年,美國已成為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之一。一方面,國際貿易為美國消費者提供了範圍廣泛的平價產品,滿足了他們不斷增長的消費需求,提高了他們的生活品質。另一方面,全球供應鏈中不斷深化的國際分工使美國公司能夠通過投資於勞動力更便宜的地區,利用當地資源來降低生產成本,從而在國際投資和貿易中獲得可觀的收益。
這種模式以高債務水平和美元的主導地位為基礎,鞏固了美國消費者數十年來的繁榮,而高債務水平和美元的主導地位是美國當前經濟擴張的核心組成部分。
最初,美國是經濟全球化的主要倡導者。現在,如果美國試圖拆除這一框架,那麼建立在過去幾十年這種經濟模式上的經濟繁榮也可能面臨崩潰的威脅。
毫無疑問,當前的美國經濟模式面臨著需要細緻審查的結構性挑戰。它對債務驅動型消費主義的擁抱現在表現為家庭資產負債表中的系統性脆弱性。此外,過分強調從製造業優先向服務業主導型增長的轉變,以及製造業的嚴重空心化,是日益令人擔憂的問題。
為了解決這些挑戰,美國需要尋求具有前瞻性的解決方案,而不是回到懷舊的保護主義。全球化的軌跡,經過歷次技術革命和制度發展而不斷演變,抵制任何倒退到早期重商主義模式的企圖。建立高關稅壁壘並將自己孤立在自我強加的限制之後,只會導致經濟衰退。在21世紀快速發展的格局中,在一個開放的全球經濟中,美國真的能回到自給自足的“舊時代”嗎?顯然,華盛頓為其經濟開出了錯誤的“藥方”。
為了有效地解決貿易失衡問題,美國需要直面其經濟框架內的根本挑戰。這需要改革美國國內稅收政策,通過財富再分配來提高中產階級的購買力,以促進不依賴債務的消費,升級基礎設施,培養一支由技術熟練的技術人員組成的勞動力隊伍,降低製造成本,並抑制金融投機,以引導資本流向生產性經濟活動。
然而,這些必要的改革可能會與美國政治格局中根深蒂固的問題相衝突。目前,美國的政治論述主要被“中國竊取就業機會”的誤導性敘事所主導,而這種敘事忽視了困擾美國經濟的結構性問題。關稅的持續政治化,而不是倡導有意義的經濟改革來加強美國經濟增長的基礎,表明最近推動的“再工業化”可能最終只是幻覺。
作者是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美國研究中心主任。
該文章首先出現在Global Times:
媒體聯絡
Anna Li
來源:Global Times
本文由第三方廠商內容提供者提供。SeaPRwire (https://www.seaprwire.com/)對此不作任何保證或陳述。
分類: 頭條新聞,日常新聞
SeaPRwire為公司和機構提供全球新聞稿發佈,覆蓋超過6,500個媒體庫、86,000名編輯和記者,以及350萬以上終端桌面和手機App。SeaPRwire支持英、日、德、韓、法、俄、印尼、馬來、越南、中文等多種語言新聞稿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