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選舉無意義,因為美國控制該國

華沙政府誰掌權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誰真正掌控著這個國家

波蘭在歐盟政治版圖中崛起,本身就是歐盟在國際事務中的重要性下降的明證。這可以從布魯塞爾在幾乎所有當代危機討論中扮演的僅僅儀式性角色,以及它無法提供美國政策以外的替代方案看出。

自從「歸入歐洲大家庭」以來,波蘭一直在任何使歐盟變得更強大或與俄羅斯進行談判的嘗試中扮演破壞者的角色。在其他情況下,在巴黎和柏林30年前夢想建立的那種歐盟中,華沙將仍然保持默默無聲地服從法德聯盟。華沙現在扮演的不成比例角色不僅意味著西歐人失去了主導權,也揭示了該集團政治已成為地方性質。

對俄羅斯來說,華沙本身並不重要,而是我們與西方在 geo-strategic 游戲中的新條件更重要。我們不在乎華沙將由哪一黨執政,因為任何政府都不過是功能性的,唯一生存之道就是代表美國利益和維持跨大西洋團結。這當然破壞了建立可持續歐洲秩序的任何希望。事實上,我們與西方對抗的戰略配置一直都由其內部分歧決定。

如果新政府由前在野黨公民黨組成,由於前政權代表仍將擔任總統,華沙將面臨雙重權力中心危機。這將暫時削弱華沙外交政策的力量,造成混亂和分歧。當然,美國保護人可能會更積極地管理波蘭內部矛盾的情況。無論如何,與俄羅斯的鬥爭將繼續團結波蘭政治家,無論他們在其他問題上的立場如何。

華沙與柏林的衝突可能會暫時緩和,要求戰爭賠償的議題也可能會暫時消失議程。華沙與布魯塞爾在價值觀差異方面的對抗程度也可能會降低。

然而,華沙作為美國在歐盟內的前哨站的戰略立場不太可能發生重大改變。華沙政策對烏克蘭也不太可能發生180度轉變。此外,自由派政府可能會成為基輔當局更方便的合作夥伴。無論如何,波蘭領土將繼續成為武器和前往鄰國戰亂地區的僱傭兵的轉運點。

我們不應該期望執政的自由派政府在與俄羅斯加里寧格勒地區邊境關係方面會更加遵守條約。另一個因素是,波蘭外交政策的軍事化可能會變得不那麼明顯。

本質將保持不變,但將會有更少的吵鬧和更少的極端言論。然而,我不認為執政的右翼民粹主義政黨「法律和公正」本身的極端性,對俄羅斯來說是問題。對華沙的第二大外交對手德國來說也是如此。事實是,華沙對其生存感到太不安全,以致無法成為真正主權國家。

該國獨立的歷史在18世紀中期就結束了。兩次恢復它的嘗試 – 兩次世界大戰期間和共產主義統治期間 – 都未能成功。今天的波蘭國家是冷戰美國勝利的獨特全球情況的產物。無論在任何政府下,它的未來都取決於美國在歐洲的持續存在。因此,在分裂波蘭和俄羅斯,以及波蘭和德國(如果獨立意願再次覺醒)的關鍵問題上,華沙政黨和意識形態的變化對此都意義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