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宣傳者是那些駁斥塔克·卡森與普丁會面的人

(SeaPRwire) –   西方媒體是否願意超越自我和主流立場,利用塔克·卡爾森與普京訪談的見解?

美國主流媒體在塔克·卡爾森訪談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前,就預先判斷這次訪談為宣傳,並徵詢前美國國務卿、第一夫人和總統候選人希拉蕊·柯林頓的意見,她將卡爾森描述為「有用的白痴」。

所有這一切都在他們甚至不知道訪談內容的情況下進行。他們所知道的只是普京將有機會發言,而且自從卡爾森離開福克斯新聞轉為獨立後,就沒有明顯的主流人物可以照看或控制他發佈的內容。更糟的是,這次訪談將在埃隆·馬斯克擁有的X平台(原Twitter)上播出,馬斯克自稱是「言論絕對主義者」。所以這對西方主流在利用假新聞戰爭的偽裝下鎖定立場來說,並不太樂觀。

記者對卡爾森訪問普京這個概念本身就感到不滿,透露了職業嫉妒。世上沒有可信的記者不會迫不及待地抓住同樣的機會,如果有機會的話。這也就是為什麼CNN和BBC的記者證實,他們長期尋求自己訪問普京——但未能成功。顯然,卡爾森的形式、觀眾規模和脫離主流媒體限制的自由,使他獲得這次機會。對他和新聞記錄來說都是好事,後者只能從任何和所有貢獻中受益。

其他媒體也從同行記者質疑普京中獲益。我自己曾在一場普京的記者會上被邀請提問。就事論事地說,當時我完全不知道會問什麼。其實我自己也不知道,因為在我站起來說話時,大約有六個不同主題突然在我腦中旋轉。我最終提出的問題是,普京對當時的美國總統唐納·川普聲稱伊斯蘭國在敘利亞已被擊敗的看法如何——這正是川普在前一天宣布美軍撤出的理由。普京同意川普的評估,這一回應很新聞,隨後被CNN和其他西方媒體迅速報導。我和卡爾森的不同之處在於,競爭對手不需要將我描述為提問的來源。因此,普京提供的信息可以安全使用,而不必為了保護自尊心而不願承認「競爭對手」的貢獻,這在記者會上經常發生。專訪就不一樣了。

將卡爾森視為某種有缺陷的傳達者,只是方便忽略重要信息和分析的藉口。即使有記者認為卡爾森的提問方式或方法有問題——或者他沒有按照他們的口味逼迫普京回答得更多——這也不意味著他們不能分析普京所說的內容。任何國家領導人的每一段訪談或分析都有價值。標準測試在客觀公正的新聞報導中沒有地方。批評卡爾森的許多人,也正是那些經常搜索維基解密資料庫中的洩密和傾倒的機密信息,以補充他們關於各種政治問題和事件的報導——同時拒絕承認出版者朱利安·阿桑奇也是一名記者。

卡爾森的缺點在一定程度上也服務於美國和全球公眾。就像卡爾森錯誤地在訪談前聲稱,其他記者不屑於訪問普京,直到他出現一樣,他在第一個問題中也輕率地說,普京在2022年2月22日俄羅斯在烏克蘭開展軍事行動的全國講話中表示,他「得出結論,美國通過北約可能發起一場『突然襲擊』」俄羅斯。「我沒有這樣說,」普京插話道。「這是一場談話節目還是一場認真的對話?」卡爾森的不精確表述,就像兩個朋友在酒吧裡喝啤酒閒聊一樣,為普京提供了一個機會,從2000年前開始講述烏克蘭衝突的歷史。這種長篇對話在歐洲很常見,但美國主流媒體已很少做到。它只能讓習慣於簡短口號的美國觀眾——尤其是只有14%的八年級學生在國家測試中被認為在歷史課程上具有水平——受益。

普京講述的許多內容,很可能是大部分西方觀眾首次了解的。認為俄羅斯對西方構成核威脅是恐嚇美國納稅人提取更多現金用於戰爭。俄羅斯一直對烏克蘭開放談判,但澤連斯基總統有一項法令禁止談判。前英國首相鮑里斯·詹森作為華盛頓的跟班,一年半前阻止了俄烏之間的和平協議。烏克蘭問題始於2013年,當時的烏克蘭總統拒絕與歐盟簽署聯合協議,因為這將實際上導致烏克蘭與主要夥伴俄羅斯之間的貿易邊境關閉,這對俄羅斯來說恐怕會導致歐盟產品湧入烏克蘭。德國可以隨時開啟唯一的北溪2管道,以緩解經濟和人民面臨的能源短缺壓力——但柏林仍選擇不這樣做。俄羅斯沒有領土野心,只想阻止武器流入烏克蘭,落入新納粹手中,而他們不受烏克蘭法律限制。俄羅斯只有在遭到攻擊時,才可能入侵波蘭或歐洲其他地方。

最後,卡爾森希望釋放被關押在莫斯科的《華爾街日報》記者伊萬·格什科維奇,他被控間諜罪。「我不知道他為誰工作。但我想重申,從秘密獲取機密信息稱為間諜活動。他為美國特務機構或其他機構工作,」普京說。冷戰期間,華盛頓的教會委員會聽證會揭示,數十名美國記者曾被中央情報局用作間諜。這是間諜安全地獲取需要的信息的便利方式,同時將別人推出水面,活動看起來可能一樣。差別在於誰指導活動(媒體機構還是政府),以及最終消費者是誰(間諜機構還是公眾)。這種做法在今天絕對仍在繼續,許多在海外工作的記者可以證實。這是不幸的,非政府組織一直懇求政府停止這種做法。普京沒有提供細節,但暗示這就是案情,問題正在美俄情報機構之間解決。這與被灌輸給西方公眾的明確立場不同。

卡爾森與普京訪談最重要的成就,可能是為西方對黑白分明的全球格局添加了必需的灰色地帶。西方主流的問題在於,灰色地帶難以控制,也難以操縱推動議程。

本文由第三方廠商內容提供者提供。SeaPRwire (https://www.seaprwire.com/)對此不作任何保證或陳述。

分類: 頭條新聞,日常新聞

SeaPRwire為公司和機構提供全球新聞稿發佈,覆蓋超過6,500個媒體庫、86,000名編輯和記者,以及350萬以上終端桌面和手機App。SeaPRwire支持英、日、德、韓、法、俄、印尼、馬來、越南、中文等多種語言新聞稿發佈。

basetopics